人民日报海外专题丨邂逅美丽西藏,谱写雪国新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6日,第10页) 图1:首届国际藏族传播大会。 图片提供:记者 袁泉 图②:“高原的奋斗与现代青年的责任”论坛。 图3:“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论坛。 图④:拉林铁路。 图片提供:记者徐玉瑶 照片⑤:林芝公园。 图片提供:曾海恒 图⑥:金秋时节,林芝雅松园风景秀丽。 西藏日报记者白玛泽万供图。 本版除签名外,图片由2025年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组委会提供。 嘉宾齐聚高原,共商雪国发展。 10月29日,2025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素有“雪江南”之称的林芝市隆重举行。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 金秋的林芝,森林色彩斑斓,风景一望无际。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中外嘉宾出席论坛,为西藏发展献计献策。论坛采用“1个主论坛+3个专题论坛+4个专题活动”的创新模式。主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西藏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以“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守护世界屋脊绿色家园”为目标。在“高原奋斗与现代青年的责任”三大主题论坛上,同时举办首届国际钛传播大会、卡通插画展、礼品片展映和实地参观,搭建了一个综合平台,集理论探讨和成果展示、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播于一体。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俊正在致辞中表示,2025年将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8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他在听取自治区党委、政府活动情况汇报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我们做好西藏工作提供了指导基础信息。他给了我一根针。当前,西藏自治区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二十大中央,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事务的重要指示批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继续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大挑战,努力建设现代化、统一繁荣、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美丽新西藏。 论坛期间,嘉宾围绕西藏的发展资源、发展特点、发展效益、发展方向等话题进行了探讨,为西藏长期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凝聚共识:探寻西藏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在“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论坛上,嘉宾们就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在清洁能源、高原农牧业、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领域进行合作,达成“强化数字智能、品牌引领、环境优先、产业创新”的发展协议。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吉林省第十二届政协主席江泽林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石勇、西藏奇正藏药有限公司创始人雷菊芳等七位嘉宾围绕高原农牧业两轮驱动、数字技术赋能、清洁能源发展、藏医药与青稞资源改良、低地经济、文旅与国际旅游融合等话题分享了前沿观点和实践案例。国际经验。学习中。 “青稞饼干酥脆、低糖,特别适合我的口味,等论坛结束我就买。”茶歇期间,APEC电子商务联盟的David Kovacs走到行业展示区,品尝了雷菊芳在会上推荐的低GI青稞无糖饼干。 “从青稞种植园的质量控制,到研发阶段攻克低GI无糖技术,标准化整个生产流程,我们开发了全谷物健康体系,不仅保留了青稞的营养价值,而且帮助消费者在日常膳食中平衡口味和健康,养成更科学的饮食习惯。我们正在开发健康食品。”雷菊芳解释道。 学术峰会对话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岭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多位专家就“推动西藏工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将“工程效益”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效益”,推动能源、数字、交通与产业协调发展。 在“保护世界屋顶温室”论坛上,嘉宾们就构建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机制、推动生态补偿制度改革、实施“美丽西藏”全球公益传播等议题提出了可行的方案。 “西藏拥有丰富的优质清洁能源资源,我们要引领科技创新,坚持发展绿色能源,积极谋划清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先生西藏自治区地矿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围绕发展能源产业清洁可再生能源、推动净零碳排放电气化发表主旨演讲。 在主题为“生态富民”的沙龙活动上,西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江平,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香宁,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马宜良等七位专家学者,就如何将生态效益转化为人民生活福祉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对话。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全球旅游目的地。国家。其生态价值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的生态平衡。 在“高原奋斗与青年时代责任”论坛上,与会代表提出“交流合作+青年发展”方案,倡导实施青年创业扶持计划,鼓励青年为西藏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贡献力量。 “从中外交流的角度来看,我特别看重西藏青年的真诚和创新,他们不仅守护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而且以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巴拿马驻华大使雷梅在论坛上发表题为《高原青年火炬——高原新篇章——论高原时代青年行动》的演讲。演讲《奋斗与责任。” 《遥远的普洛岗里》是一部献礼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影片。讲述了那曲市双湖县高原各族干部群众克服磨难、长期坚持的励志故事。片中饰演童小凡的谭诗谊在参加“高原奋斗与时代青年的责任”论坛时表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西藏基层干部坚忍不拔、奉献精神的缩影。这部作品是献给这些普通而耐心的人们的礼物。” “我们的青年奋斗不是独特的个人选择,而是对时代的回应,与高原发展共鸣,与民族复兴息息相关。”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卞巴拉姆说。 专家建议:拓展国际交流渠道还是讲西藏故事吧 “西藏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无论藏人幸福与否,西藏人民最有发言权。” 《西藏日报》党委书记、社长朱国强在致辞中表示,希望西方媒体放弃偏见,摘掉有色眼镜,认真倾听西藏人民的声音。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尹冬梅认为,面对国际舆论场的复杂变化,要成功讲好西藏故事,不仅要有现实可感知的内容,更要通过数字智能赋能来表达国际友谊,探索“人工智能+国际传播”的新范式。 西藏国际传播是向世界客观展示一个真正的新西藏的重要窗口三度空间且完整。近年来,西藏不断拓展国际传播渠道,搭建与国内外媒体合作交流平台,成立西藏国际传播中心,在华设立尼藏联络点,举办“构建更加有效的涉藏国际传播体系”圆桌会议,举办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西藏展和藏博会、藏博会等重大国际展览、论坛、赛事等活动有效开展。举办“环游喜马拉雅”、国际自行车赛等国际合作论坛,全方位、多角度向世界宣传西藏发展成果。 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创新活动,首届国际西藏交流大会将搭建西藏与西藏对话的桥梁。向世界展示西藏形象国际传播的路径和成果。 首届西藏国际传播大会以“筑起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山”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各大媒体、媒体公司、研究机构、高校等约3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知名媒体人士,在大会上进行经验分享、实践交流、高层对话、圆桌会议等活动,就切实提升西藏国际传播能力的切实可行办法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西藏。 20个兄弟部委党委宣传部、国际交流中心领导,以及32名知名学者和国际交流官员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不仅是一场思想盛宴,更是有效整合资源、打造高水平智库西藏国际交流平台。大会上,郑永年、星光成、尹冬梅、张伟伟、高志凯、王智等六位在跨文化传播领域有深厚成就和国际影响力的学者被评选为“西藏国际传播专家”。著名演员、民盟中宣部副主席胡歌被任命为“西藏国际交流大使”。 “作为传播大使,我将影响更多人购买西藏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实践逻辑。同时,我将创新国际传播形式,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方式,让西藏的历史更加广泛和影响力。”我将积极结合社会资源,鼓励更多优质项目来到西藏,为西藏发展注入新动力。西藏的t。”胡歌说道。 会议期间,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外文出版集团、长江文化研究院、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中国日报、中新社、人民日报海外网、浙江报业集团、四川报业集团等中央及兄弟省级媒体,紫荆花文化集团有限公司、香港大公等进口三大研究机构。文汇传媒集团等各大文化传媒企业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宣大学、西藏大学、国立西藏大学等高校签署《涉藏传播国际合作框架协议》,倡导政府、媒体、学界、企业、个人和国际友人共同成为西藏历史的故事讲述者、传播者、共同创造者。 我们将把会议凝聚的共识、智慧和创新方法转化为具体实践,提升西藏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论坛组委会副主任廖健表示,第一届大会西藏国际传播机构就西藏国际传播实践创新凝聚重要共识,推动西藏国际传播实践交流合作,搭建对外传播新平台、新事业。 实地考察:见证高原大变迁,感受发展脉搏 “中国在西藏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日报》美国资深记者、多个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参与者埃里克·纳尔逊感叹道。 本次论坛邀请了超过400位嘉宾,其中外宾100余人,覆盖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东亚代表处主任兼代表谢伊·泽汉,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驻伊塞克湖地区全权代表莱迪吉诺夫,斯里兰卡前财政部国务部长谢汉·塞马辛哈,英国前议员马克·洛根,尼日利亚总统技术顾问扎夫罗,通信和信息部副部长亚历克西德等出席开幕式仪式。 “西藏的发展源于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西藏的现实比世界上一些地区的刻板印象更加开放、包容、充满活力”……巴基斯坦、哥伦比亚、牙买加、几内亚、斯里兰卡、多米尼加等6个国家的中国特使访问西藏,参观雪域高原。他们受邀全面了解西藏的发展,搭建西藏与藏族之间的新桥梁。世界。 近年来,从中尼边境主要口岸复工到拉萨综合自贸区设立,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开放南亚的重要通道得到大力推进。西藏五展中有几十个国家的客商参展。打造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环境隐匿”论坛。西藏自治区党政最高领导率团并达成一系列协议,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根据协议,来藏商务、文化、旅游的国际人士日益增多,“国际朋友圈”日益壮大。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6370.73万人次,同比增长11.21%,其中入境游客35.67万人次,同比增长33.45%。 近年来,“桃花第一村”林芝嘎拉村发挥生态文化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成为藏区乡村全面振兴的典范。当使者到来时,村民们载歌载舞,献上哈达来迎接。 随着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公共文化中心充满欢声笑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首次到访西藏的几内亚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索利·库亚特感叹道:“嘎拉村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还让现代生活成为现实,这表明中国正在推动共同繁荣和农村发展。我们正在努力彻底振兴这个村庄。”斯里兰卡驻华使馆馆长尼兰卡·帕里帕纳表示,村民的房屋配备了现代化的家电和传统的藏族家具,并称赞:“嘎拉村既考虑了经济收入,又考虑了生活质量。这种均衡发展模式值得学习。” 除了走访农村,代表团还参加了以藏医养生为主题的文化体验活动。第一次体验藏式按摩的多米尼加驻华使馆参赞奥罗拉·纳瓦罗坦言:“手法很温和,但很有力量。原本因高原反应而有些僵硬的身体,很快就变得非常轻松。”它源于经典藏医学,其理疗技术让使节们真正体会到藏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的生命力。 出席中国西藏发展大会2025年发展论坛是此次访问的重要行程之一。中国西藏发展论坛是以“西藏发展”为主题的国际论坛。该活动自2007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成为国际社会了解、观察、欣赏西藏的重要窗口。 从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哈利勒·哈希米的行程中也可以看出本次论坛的魅力。结束其他外交活动后,他连夜转战林芝,途中还不忘完善自己的演讲。哈什米在致辞中表示,这是我两年内第三次访问西藏,巴基斯坦特别关注中国在西藏的发展经验。 “中国在西藏的实践有力地支持了‘发展权’的理念。去年我亲眼目睹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为边远地区的孩子们建设寄宿学校和语言书法空间。”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基本权利。” 牙买加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杰奎琳·贝尔在专题论坛上盛赞西藏的生态:“西藏已将超过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生态红线,建立了47个自然保护区。超过200万农牧民通过生态增收。这种智慧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借鉴。”作家、哥伦比亚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圣地亚哥·甘博亚与青年志愿者热情互动,聆听他们对生态保护的想法。他在致辞中对众多活跃在环保第一线的青年人表示赞赏,表示“以青年促发展”的责任体现了哥伦比亚安第斯青年人的拼搏精神。使节们从多方面肯定了西藏取得的成就,赞扬了高原和建立棚规则。勾画未来国际合作方向。 虽然访问时间只有几天,但使中国使节们有机会直观了解西藏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他们在嘎拉村的笑容,他们在西藏的就医经历,还有他们在论坛上的观点冲突。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开放、信任、充满活力的西藏,为深化西藏与世界的联系注入了新的动力。 (外网陈阳先生、吴正丹先生,西藏日报刘峰先生、苏朗琼珠先生、文峰先生、杨晓娟先生参与采访)